1998年11月18日的东海港。2万8000万吨的金刚号,伴随着汽笛的长鸣声,慢慢地离开了港口。港口已经聚集了很多人,他们向金刚号与船客们挥手,船上的访朝观光客也以挥手回礼。 这正是金刚号观光的起点。南北分裂50多年来,韩国老百姓首次踏上朝鲜土地。快到下午5点的时候,虽然冬季傍晚的海风刮得猛烈,但聚集到港口送行的人,直到看不见船舶为止,谁都没有离开,一直朝着船舶方向挥手。当天参加金刚山观光项目的船客,大部分都是失去家乡的“失乡民”。他们的故乡正是朝鲜。所以这次能踏上朝鲜土地,哪怕是片刻,也足以让他们心潮澎湃。 在江陵镜浦台夏季新职员培训中,郑周永会长与职员们一起唱歌。 船舶在公海上航行之前,船客们已经沉浸在庆典的气氛之中了,船上还安排了专属的俄罗斯舞蹈团、人气歌手等各种表演。现代汽车集团的郑梦九会长代表现代家族,一把抓住麦克风唱起了歌。 “含恨的大同江啊/依然还好吗?”郑梦九会长所唱的歌曲,满载着对故乡的怀念。就这样,金刚山观光正式开启,但并不是从一开始就这么顺利。从决定的阶段到事业进行时期,处处都充满着挫折和磨难。挑选游船的在朝停泊港口的过程就非常艰难。张镇港是朝鲜所有港口中唯一能停泊大型游船的港口,但张镇港是朝鲜潜水艇驻军的军事港口。观光项目带来的收入再大,又如何能够与国家安保相比呢?但即便如此,郑周永也加大力度推进了金刚山观光事业。当时的朝鲜国防委员会委员长金正日
虽然郑周永踏上了平壤的土地,但他开发朝鲜的梦想还是难以实现,因为韩国与朝鲜之间的政治关系不稳定。首先,郑周永在韩国的地位有所改变。1992年,郑周永参选总统,但没有成功,之后,新上台的金泳三政府当然不会看好现代集团。对于新政府而言,现代集团雄厚的资金与很强的组织力是一种巨大的压力,尤其在选举的票数上,将现代集团的工作人员与家属的名额都加起来,总人数确实不少,所以郑周永的总统梦虽以失败告终,但他创立的“统一国民党”,却获得了不少议席。郑周永参选总统选举的时候,还把对朝事业当作选举公约。其次,朝鲜政局也有了重大变化。1994年,金日成因心肌梗塞逝世之后,朝鲜的政局陷入重重迷雾。 郑周永会长经过板门店回到韩国,在统一大桥南边的欢迎仪式上举着鲜花回礼。 在这种情况下,郑周永还是尽力寻找再次访朝的机会,努力建立韩国与朝鲜之间的交易关系。郑周永从创立50周年纪念活动预算中省出了5亿韩元,于1997年6月,作为韩国大企业的统帅,首次拿出了帮助朝鲜老百姓的基金。之前他还向“统一院”递交过访问故乡的访朝申请书。 所谓“至诚能感天”,郑周永的坚持与努力,衍生出了1998年的“牛群外交”。被称为“玉米大王”的韩国玉米种植专家金顺权,是原先帮助郑周永与朝鲜联系的人。当时,金顺权用他培育的玉米良种,在朝鲜进行人民救济项目,所以他常出入朝鲜,与领导阶级有了较深的关系。金顺权虽然尽力地帮了忙,但由于朝鲜政
为了展开现代集团的“对朝事业”,我们先要让时光逆转几年。1989年,访问朝鲜的郑周永,体会到了衣锦还乡的激动心情,但这不是这集的重点,今天的故事重点是,现代集团的“对朝事业”。 1981年,郑周永首次产生“进军朝鲜市场”的想法。当年,郑周永作为韩国的“全国经济人联合会”(以下简称“全经联”)的会长,正在致力于1988年首尔奥运会的申办。为了进行招商引资活动,郑周永访问了德国的巴登巴登,偶然与朝鲜代表金有顺见面。当时,郑周永对金有顺说:“如果韩国成功申办奥运会,那我们在板门店周围设立竞技赛场,让韩国与朝鲜选手共同进行和平统一运动吧。”郑周永想着,就算把个人财产都拿出来,也要尽力设立大规模的竞技赛场。 访问前苏联的郑周永会长,在莫斯科与戈尔巴乔夫总统见面。 郑周永的话让金有顺印象深刻。郑周永还对金有顺说:“我的故乡就是江原道的桶泉,希望能在生前最后一次回到家乡。”金有顺回答说:“一定会有机会的。”经过上几集的故事,我们都知道答案。才不到8年的时间,郑周永与金有顺的话就成真了。但当时的当局者,谁能预知未来? 或许是金有顺向朝鲜政府传达了郑周永的意愿,郑周永于1987年受到了朝鲜“祖国和平统一委员会(以下简称祖统委)”的访朝邀请。虽然奥运会已成功申办,但韩国政府还是保持了较为保守的态度,不批准郑周永访问朝鲜。第二年的1988年,朝鲜政府再一次向郑周永发出了邀请函,但韩国政府还是不
1989年1月23日,发生了一件让现代集团的郑周永会长、让所有韩国人民都难以忘怀的大事件。该事件发生在朝鲜平壤。 在雪花飞舞的平壤顺安国际机场,从北京出发的朝鲜民航旗下伊留申航空集团的63M机降落在跑道上。没过多久,飞机的安全门打开,乘客开始下机,但那么大的飞机,下来的乘客只有20多人。其中,有一群引人注目的人,他们的衣着打扮及语气与朝鲜人完全不同。他们正是现代集团的郑周永会长一行人。 南北分裂之后,作为韩国企业家第一次收到朝鲜的正式邀请、踏上平壤之地的郑周永,回到金浦机场。 郑周永会长作为韩国企业家首次踏上了平壤土地。像现在一样,当时的朝鲜也是封闭的,是一片未知的土地。这次郑周永会长一行人能够访问朝鲜,也是受到朝鲜“祖国和平统一委员会”委员长许锬的特别邀请,才有了这样的机会。 1985年,韩国与朝鲜进行有关南北首脑会谈的谈判时,金日成主席派特使秘访韩国,许锬正是当时的特使,将金日成的想法转达给全斗焕总统,积极参与了韩朝之间的协商。当时,许锬是朝鲜劳动党内权力排名第4的人物。 郑周永会长访问朝鲜的前几周,韩国第13届总统卢泰愚上台了。韩国政府成功举办88奥运会之后,开始积极地致力于对朝外交,韩国与朝鲜之间进行了活跃的贸易活动,三星物产、双龙汽车以及晓星物产,从朝鲜各进口了2万吨无烟煤。 1989年1月,郑周永与叔母、侄子在故居。 “我们一起讨论一下南北经济人交流与金
若早知统一路工程的竣工难度,郑周永在奔向文山的那辆车上,就会拒绝朴正熙的提议了吧。板门店与首尔之间修建统一路的工程委实不容易,最大的问题是多变的天气,每天都像是一场赌注,只能祈求不要下雨、下雪,因为一旦下雨或者下雪,工程就会被延迟。11月末,正是天气逐渐变凉的时候,日夜温差也很大,公路常常结霜,对于铺路工程来说,是最恶劣的天气条件,但郑周永需要解决朴正熙给的课题。 “Imja(喂)。必须要12月5日之前完工。”为什么是12月5日呢?简单的说,是因为朝鲜。当时,朝鲜政府的访问团将会经由板门店访韩,朴正熙想让朝鲜官员看到韩国先进的公路系统。但其实,当时的韩国经济确实落后于朝鲜。因此,准确来说,朴正熙不想让朝鲜官员有“韩国的经济基础尚落后”的印象。 在首尔钟路区桂洞总公司旁边的公园,郑周永会长正在做早操。(1991)一生都勤劳的郑周永会长,是出了名的凌晨上班的“晨型人” 郑周永怎么会不懂朴正熙的心思呢?郑周永的想法也应该是一样的。郑周永的故乡就在朝鲜地区。他是在朝鲜战争爆发之前,以找工作为目的南下的人。虽然为了养家糊口,离开故乡,但他从来没有忘记自己的故乡。郑周永很想让故乡的人看到自己的成功,所以他当下就接受了朴正熙统一路工程的提议。 在郑周永的指挥下,统一路工程进展顺利。老天可能也知道了郑周永的心,天气没有那么恶劣。郑周永每天凌晨5点亲自到工地督阵。想要凌晨5点到工地,他至少得
京釜高速公路的建设,不仅是韩国经济发展的新转折点,更是现代建设生存发展的转折点。京釜高速公路成功建设之后,重建韩国的工程大部分都落入了现代建设的手中。可见,朴正熙总统对郑周永会长的信任度之高。 有件证明朴正熙对郑周永高度信任的轶事,就是连接首尔与文山的“统一路工程”事件。“统一路工程”于京釜高速公路完工第二年的1971年10月开工动土,仅用了40多天就完成了40公里的公路工程,是足以登上吉尼斯纪录的突击施工工程。但很少有人知道,这里其实有郑周永为国家做的牺牲。 郑周永会长在上班路上。郑周永会长以其勇往直前的推进力,只用了40多天就修成了统一路。 1971年的某一天,朴正熙首次提及了“统一路”工程。朴正熙叫来郑周永,与郑周永一起坐车奔向文山。由于两人之间已经有了类似朋友的私人关系,大家对两人经常私底下见面这种事已经习惯了,就算跑到文山也不足为奇。但这一日,郑周永有不一样的感觉,朴正熙没有理由带郑周永到文山地区。虽然朴正熙的故乡是越过三八线的朝鲜,但这也无法解释他的突发行动。郑周永想,这里一定有什么其他原因。不出所料,到文山地区时,朴正熙低声开口了。“Imja(喂)。”这是朴正熙独特的语言习惯,相当于是“喂”或“你”,不是尊称也不是粗话,是更加亲密地叫人的一种方言。“Imja(喂),我想在首尔与板门店之间开通四车道公路,如果是Imja(你),能在12月5日之前完工吗?” 朴正
1967年5月的某一天,朴正熙总统召见了郑周永会长。当时,朴正熙已经在5月的大选中得到了国民的支持,成功连任总统。“京釜高速公路”事业是朴正熙总统竞选时的承诺事项,但该事业不仅遭到了在野党的强烈反对,还在预算方面遇到了意想不到的困难:当时的韩国政府还没有建设高速公路的经验,所以没有人能够算出准确的费用预算。朴正熙召见郑周永,就是为了解决这样的难题。当时,郑周永的现代建设是韩国唯一具有高速公路建设经验的建设公司。 朴正熙总统访问蔚山市现代造船所,正在听郑周永会长的解说。(1973.7.3) “郑会长,这个事业的费用大概是多少?你觉得可行吗?”朴正熙着急地问了他。“当然可行。这正是我国需要的事业。请交给我吧。”郑周永自信地回答了。 其实,关于这两人见面的事件几乎没有留下什么资料,连见面的日期也不明,但明确的是,两人见面之后,韩国政府的“京釜高速公路建设”事业得以飞速进行。郑周永从青瓦台回来之后,立即召开了高层干部紧急会议。 “大家一起来算一算这个工程需要多少费用才能完成。”郑周永的话一落,高层干部就有条不絮地采取了行动。韩国逾八成的国土皆为山地,加上江河也多,所以想要算出预算,现场调查是必不可少的。郑周永也亲自多次往返首尔与釜山,试图算出具体的施工费用。尽管如此,依然有许多未明的部分,比如,打通隧道的时候不幸遇上大石,施工费用就会加倍,但以当时的技术,是没法探测山丘内部的。郑
公路建设常被比喻为国家产业发展的血脉,正如血脉把体内的营养物质运输到身体各个部位,公路将国家的资源和财富分配到各个地区。60年代的韩国可谓是“全身血脉完全堵塞的患者”。国土70%是山地的韩国,似乎只能利用江河等自然形成的道路来发展产业。 从运输功能来看,江河等水路比山路效率更低,因为并不是所有的江河都可以当作运输的水路。不仅如此,有时为了避开江河,需要绕行险峻地势,一个错误的判断,就有可能使交通堵塞,进一步阻碍运输的发展。 郑周永会长(图右)、朴正熙总统(图左)、陆英修女士参加京釜高速公路的开通仪式,正在为开幕剪彩。(1970.7.7)ⓒ 联合通讯社 因此,刚上台的朴正熙先对水路开发事业下了手。他首先整顿了四大江沿岸流域,给本为帆船大小的河道加宽,放大船行驶。其次,他在每个大河上架桥,使地区相连。另外,还建设了昭阳江大坝等水路相关的基础设施,把自由流动的河流变成了发电、供电的重要资源。 但只有这些是不够的。韩国真正需要的是连接海边的大港口与首尔等主要大城市的公路。当然,当时的韩国并非完全没有道路,只是还没有具备能够让货车奔驰的高速公路,光靠砂石路等低速道路来运输,韩国经济的发展速度也只好处于“低速”。因此,韩国对高速公路的需求非常大,尤其是在最大的港口城市釜山与首都首尔之间。 当时,釜山市跟亚洲经济大国日本积极进行贸易,进出口的货量很大,但釜山市与首尔市之间没有高速公路
到60年代后期,韩国的经济发展终于有了活力。通过军事政变上台的朴正熙政府,在执政初期致力于解决国民的生计问题,60年代后期,则努力实现经济复兴,包括进行国土大开发事业。韩国的国土几乎全是山地,所以想要高效利用这片土地,全国范围的大开发工程是必不可少的。占韩国国土面积70%的山地,主要由没有矿物资源的山脉组成,山脉之间还有许多大河小溪,周围地形较为险峻,给国民的来往造成了很大的不便。再加上,当时的韩国没有足够的基础设施,连公路、铁路、电网等最基础的设施供给也跟不上。 1964年,郑周永夫妇与朴正熙总统一起参加了丹阳市的水泥工厂竣工仪式。 朴正熙政府着手进行的第一个国土开发工程,就是四大江整顿事业,利用山势建设大坝电站。“昭阳江大坝工程”正是这“四大江整顿事业”的第一个纽扣,也是新政府的第一个大规模建设工程。 由于这个项目是国家的重点项目,初期的所有策划与可行性调查,当然由在世界土木工程产业占据第一、第二位的日本企业来负责。实际上,用于昭阳江大坝工程的资金也源于日本。日本著名的土木企业“日本工营”进行了昭阳江大坝的设计,提出了最典型的混凝土坝设计。也就是用混凝土将峡谷拦截后建成大坝,但问题是现场的实际情况。 昭阳江周围的山岳地形险峻,道路十分狭窄,难以搬运足量的材料与混凝土,以供120米高的大坝建设使用。就算没有路况问题,当时韩国的混凝土产量本就不足,无法满足修建如此巨大的
“汉江奇迹”,是西方社会赞扬韩国的词语,指韩国经历朝鲜战争之后在经济发展上取得的成就。类似的词语有“莱茵河奇迹”,指西德在二战后的经济快速成长。但很多外国人并不知道,郑周永会长的现代集团是这“汉江奇迹”的中心。现代建设包办了韩国近现代时期的土木工程:通过四大江整顿事业,保障了农业、工业用水,并整出了大面积的工厂用地;通过京釜高速公路的修建事业,打通了韩国产业的运输“动脉”。现代建设,是一谈到韩国经济的崛起,就必不能错过的名称,所以现代建设的每个故事,都涉及到了韩国经济重建过程中的各个重大事件。 郑周永会长与朴正熙总统正在考察建设现场。在朴正熙总统的经济重建计划中,现代建设起了重要的作用。 现代建设成为韩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其主要原因在于1961年以朴正熙为首的军部势力发动的军事政变。政变之前,现代建设虽是逐渐扩大规模的成长型公司,但由于建筑行业的其他企业都在政界有较深的关系,现代建设还是在明里暗里被打压。当时,在韩国建筑界中具有竞争实力的“五条龙”(与政界勾结的五个建筑企业),独占了政府招标的建筑项目,现代建设虽有实力,但始终无法充分发挥。现代建设拿不到韩国政府的项目,只能专注于美军部队旗下的事业。然而,新的政局为现代企业创造了新的机会。 首先,美军对建筑设计与施工的要求比较高,现代建设自然地积累了强大的实力。其次,在政界没有可用人脉的弱点,在新的政局下,反而成了现代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