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东江高灵桥工程上的赤字,对郑周永与现代建设是一个致命的打击,但郑周永总能战胜挫折带来的种种考验,向更高的目标、更远的方向挑战,最终让挫折成为成功的垫脚石。这次也是如此。郑周永用紧急融通的钱,再一次挑战了更远大的目标。 首先,郑周永做了增资。由于政府执行的货币改革,原来3000万韩元的资金一下子缩成了30万韩元。郑周永通过企业增资,将公司资金再次增到1000万韩元。其次,郑周永召回了当时运营杂志社的弟弟郑仁永,担任现代建设的副社长。另外,郑周永开始收购工程需要的技术装备。高灵桥工程的经历,让郑周永认识到,技术装备在建筑施工中的重要地位。 访问瑞山围海造田工程现场的郑周永会长,正在听现场管理者的解说。郑周永会长以挑战性的企业家精神和坚强的事业推进能力,主导了国内外不同领域的许多事业。 当时,美第8军有许多废弃的大型施工装备,郑周永凭借他与美军的老关系,以较便宜的价钱将需要的设备买下。这些机械,就是后来现代建设的动力。战后,美军重新调置驻韩美军的驻地,军需工程增加,为郑周永创下了机会。郑周永积极争取美军工程,拿到施工费后,通过汇率优惠获得了不少利益。承接美军工程还有一个优点,就是可以学到最先进的建筑技术。有关美军的工程一般由美军设计、监督,所以在合作的过程中,现代建设自然地学到了美军的设计技术与施工法。 1958年,现代建设承接的群山市空军飞机跑道铺装工程,为现代建设进一步发
卷入战争漩涡的郑周永,承揽了美军的所有建筑工程,逐渐扩大了公司的规模。到战争结束时,现代建设已成长为韩国建筑业的“中坚企业”,处于中小企业和大企业之间的过渡期。战争结束之后,为稳定社会秩序,加快经济发展,韩国政府必会增加基础建设方面的投资,所有人都认为现代建设将稳稳地走上成为大企业的成功之道。但好事多磨。老天爷给郑周永的考验,远远不止前几次。 1953年停战协定签定后,郑周永承揽了韩国政府的国家重建工程。1953年4月,现代建设承揽的第一个大规模重建工程,就是高灵桥维修工程。高灵桥是大邱市通往居昌市的咽喉要道,有助于发展地区经济。最早修建于1935年,也就是日本殖民时代。当时,高灵桥的水上构造已经全部被炸毁,只剩下桥墩。战后,韩国为了维修高灵桥,进行了全国性的建筑工程招标。当时,高灵桥维修工程是最大规模的国家项目,规定工期为2年。 1979年,现代集团的名誉会长郑周永访问了沙特阿拉伯公房的建设现场。 郑周永为了承包这项工程,首先聘请了相关人士。现代建设虽然通过美军的各种建筑工程,积累了不少建设经验,但从来没有参与过如此大规模的国家项目。因此,郑周永聘请了曾任内务部土木局局长的崔京烈做自己公司的顾问,并请来了一位名叫金永弼的技术员做工地现场事务所所长。崔京烈得到了制造这座桥梁桥体的特许权,对交通部所有大型施工设备非常熟悉;金永弼则在日本多次参加架桥工程,对架桥有一定的实际经验
对于大部分的韩国人而言,朝鲜战争是一场大灾难。以坚强的意志在维修汽车业取得成功的郑周永,被卷入无情的战争之中,也只能面临不知何时会死去的恐惧。一无所有度过艰难的战争岁月,岂不是很痛苦?但郑周永与众不同。经历了无数次挫折的郑周永,从战争中看到了新的事业机会,尤其在建筑行业。朝鲜战争爆发之前,美8军首尔地区司令部接手了对韩国社会的控制权,而这司令部本就是“现代土建社”的主要客户,郑周永与美军原本就有事业合作关系。再加上,二弟郑仁永担当了美8军工兵部队负责人的直属翻译。战争期间能够有这样的关系,可以说,郑周永三生有幸。 峨山”郑周永会长正在与美军签订工程合约。(2011.03.10) 但郑周永只是运气好吗?没有任何实力,光靠运气吗?他成功修整美军墓地的故事,证明了他的成就并不是光靠运气的。面对难以解决的问题,郑周永总是以不同的角度思考,最终找出机智的解决方案。美军第8军收到联合国工作人员来参拜的消息,负责人立马找郑周永修整墓地。“尽量让它看起来绿意盎然。”当时是严寒的冬天,釜山虽在南方,气候比较温暖,下雪量也较少,但也没法将冬季枯黄的草地染成绿色。另外,周围四季常青的树木,受到战火的摧残,不见踪影已久。所有人都摇着头说“没办法”的时候,郑周永想到了一个主意。“对啊,种小麦吧!”当时,小麦是常见的谷物。就算是严冬,小麦也能发出绿芽。刚好在墓地附近,有一片麦地。郑周永将所有的小麦全部买
韩国建筑业空前的繁荣,使郑周永的事业逐步站稳脚跟。1950年,郑周永将现代汽车工业社和现代土建社合并,成立了现代建设株式会社。现代建设株式为如今的现代集团奠下了坚实的基础,现代集团与三星、LG一起被列为“韩国产业三大公司”。1950年?这不是大家都耳熟的年度吗? 1950年6月,朝鲜战争,也就是抗美援朝战争爆发了。6月25日的凌晨,炮声在远处隆隆作响,郑周永挂上“现代建设”招牌还不到5个月,朝鲜战争就没有任何预兆地爆发了。“事业才刚开始起步……”郑周永嘴边的话还未说完,也只能赶快撤走。生命都垂危了,谈什么生意?加上,现代建设的主要客户是美军,朝鲜军不可能看好这份关系。 1984年,在瑞山现场指挥围困工程的郑周永会长。 无情的战火让老百姓陷入了一片恐慌之中,到处都是避难的人流。大部分的公共设施已被炸毁,包括汉江大桥,许多人找不到渡过汉江的办法,都挤在江边。郑周永一伙碰巧找到了一艘渡船,侥幸过江之后,一直往南徒步走。中途在天安市停留几天,观察了战争的形势,但怎么看战争形势也会更严峻,郑周永一伙只能逃到韩国的最南边,釜山。韩国的临时政府也从大邱市搬到了釜山市。 所谓“危机就是机遇。”战争给郑周永带来了预想不到的机会,而这个机会是二弟郑仁永帮他争取到的。战争爆发之前,郑仁永在《东亚日报》从事记者工作,由于他英语娴熟,所以经常采访美国及其他国家的外交人士。郑仁永利用这层关系,在釜
郑周永退出忽洞金矿之后,正在家里愁着“往后做什么”的时候,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也结束了对朝鲜半岛长达36年的殖民统治。听到祖国解放的消息的那一刻,郑周永的心脏就开始怦怦跳。一直以来,他和他的事业都被压在日本人之下,那是何等的辛苦,又是何等的屈辱呢!郑周永感觉希望的光芒照拂在他的身上。正好他的手里有巨额的资金,是通过之前的事业积攒下来的。那么做什么事业好呢?郑周永开始探讨新的事业机会。 位于首尔市钟路区的现代建设总部。1950年,郑周永会长将现代汽车工业社和现代土建社合并,成立现代建设株式会社。 获得解放的韩国在享受了短暂的自由之后,很快就陷入了混乱之中。长期流亡在世界各地的解放运动势力大批返回汉城,为了夺权争锋相对,煽动普通老百姓,整个韩国社会陷入混乱。其中,最大的两个势力是右派和左派。这两个政派在“接受信托统治制度”的案件上意见不合,分为正方和反方,几乎每天都在街上游行示威。这时,驻朝鲜美国陆军司令部军政厅已经接手了对韩国社会的控制权,发布了关于敌产问题的法令,宣称向民间出售部分日本人财产。 郑周永瞧准时机,买下了200坪的敌产土地,一块位于首尔市中区草洞106号的地皮。这是一块杂草丛生的荒地,原有的几间日本人房屋,早已被拆掉。郑周永买下这块土地后,于1946年4月挂上了“现代汽车工业社”的牌子。“现代”这一企业名,终于诞生了。郑周永曾经亲自开大货车,亲手维修汽车,他在汽
郑周永战胜火灾的挫折之后,重开了“阿道服务中心”。他的事业如日中天,生意越做越好,给他带来了极大的利润,借的钱早已连本带利地还给债主,甚至踏上了汽车维修业少有的富豪之路。然而,“好事多磨”,命运又一次把郑周永推向了破产的边缘。这次的挫折也是预想不到的。之前,郑周永经营的大米店受日本侵华战争的影响,只好在一夜间全部关掉。同样的事情再一次发生了。1941年,日本发动了太平洋战争,以满洲与太平洋一带为战线,大力展开激烈的战争,导致严重缺乏军用物资,开始从殖民地的朝鲜半岛上强制调动资源。 收购起亚汽车之后,郑周永会长访问华城市工厂(1999年)。收购起亚汽车,是以提升韩国汽车产业结构为目的而发起的另一个事业挑战。 郑周永的“阿道服务中心”也被殃及。有一天,日本当局公布整备令,他的“阿道服务中心”不可避免地与当时的日进工作所合并。那个日进工作所就在“阿道服务中心”附近的新设洞。郑周永只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所努力的一切被无情地夺走。那时郑周永28岁,也就是1943年。 虽然造化弄人,但郑周永觉得他不能这样放弃。为了靠他养活的家人,必需要找出新的机会。他天生勤奋,做事不会怨天尤人,会靠自己的努力,不断艰苦奋斗。他试图找到有关军需的事业机会。当时,日本强制调动的不只是朝鲜的物资,还有朝鲜的年轻人。男的被强制派到军队或劳动所;女的被强征为日军的慰安妇。郑周永不仅要找到做军需事业的机会,还要逃过
年轻的郑周永利用筹集到的资金开的“阿道服务”汽车维修公司,一开业生意就出奇地好。买下汽车修配厂之后,维修汽车的订单就纷至沓来,主要是因为合作伙伴李乙学作为汽车维修师盛有名气。郑周永对未来充满了希望。关掉“京一商会”之后,暗淡无比的事业之路上,仿佛有了一道希冀的光。 在新罗酒店举行的“小马(PONY)”新车发布会,郑周永留影。(1985年) 开业第20天,订单实在太多,郑周永只能从早到晚都在厂里工作,但他似乎看到了成功的到来,内心充满了对未来的希望与期待,都感觉不到时间流逝。然后有一天凌晨,不幸没有任何预兆地降临了。 一个工人工作到深夜,在值班室睡了一觉。凌晨睡醒想要用稀料点火开灯,迷糊间火种点燃手里拿着的稀料桶。“啊!烫!”被点燃的稀料桶掉在地上,里面的稀料哗啦啦地流了出来,一下子引起了大火。 无情的大火扑向整个厂房。“啊!这可怎么办啊!”刚好也在工厂里的郑周永和工人们赶紧泼水,火势却越来越大。“啊~啊!”被火熏得黑黑的郑周永,望着被焚烧的厂房,呆住了。 过了几个小时之后,火终于灭了,但整个工厂都被烧毁了,已成为一片废墟。郑周永的梦想也被烧毁了。买这个工厂的钱才还了一半,现在又要赔偿被烧掉的汽车。“老天爷也太无情了。”泪水在郑周永的眼眶里滴溜溜地打转。 1953年,郑周永一家都住在首尔市奖忠洞的时候。推动韩国经济与产业发展的所有现代家族都在里面,是一张具有非凡意义的照
才23岁就成为米店老板的青年郑周永,对未来充满梦想与期待。郑周永有了一定规模的米店,任谁都会羡慕。只要好好经营管理,那家米店就能发展成稳定的事业,就算把乡下的所有家人都接过来,也足以过上舒适的生活。郑周永早已胸有成竹。当送货员的时候,已经结识了碾米厂等老客户。郑周永把米店移到新堂洞的大街边,换上了“京一商会”的招牌,一展“成为首尔第一店”的抱负。 天有不测风云。卢沟桥事变爆发,郑周永的梦想彻底被打破了。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后,朝鲜成了日本侵华的重要战略基地,日本总督府开始在朝鲜搜刮战争物资。大米是最为重要的战争物资之一。战争初期,日本总督府只是控制粮食的供给量和流通过程,但到了1939年,战线不断扩大,总督府干脆严禁粮食买卖,实行“粮食配给制”。也就是说,市场不再需要米店。不只是郑周永的米店,朝鲜半岛上所有的粮食店都在一夜之间关门了。 1999年,郑周永会长收购起亚汽车之后,访问了华城市工厂。郑周永会长年仅25岁就开始做的修理汽车业,为日后现代汽车纵横世界打下了基础。 郑周永离家出走四次、在工地上做重活取得的小成功,就这样成了泡沫。当然,也不是一切都成了泡沫。郑周永经营的米店,有大家都羡慕的规模,所以把米店关掉之后,还剩下了不少钱,相当于工薪阶层两三年的薪水。 郑周永先用一部分钱给父亲买了农地。当时,郑周永接受父亲的建议,与边仲锡结了婚。边仲锡出生于郑周永的故乡峨山里的
从首尔到仁川,再从仁川回到首尔。18岁终于出走成功的郑周永,又回到了大城市首尔,但他的生活还是没能安定下来,只是换了一个干重活的工地而已。郑周永虽然在工地上学到了不少,但总不能一辈子都打短工。那样拼死拼活地干活,也只能勉强糊口,与做农活没什么区别。“不能这样下去了。”郑周永虽年幼,但本能地感觉到了危机。 名誉会长郑周永访问了现代重工业现场,正与职员们谈话。(1983 年) 正好,首尔仁岘洞的一家大米店急着招人。此前,郑周永在龙山附近的丰田麦芽糖工厂当了一名“杂役”,就是跑腿打杂的小工。这次大米店招的是正式的送货员,是待遇比较好的工作。这家米店叫做“福兴商会”。这份工作比较稳定,又管午餐和晚餐,工资也比较丰厚,郑周永的生活终于得以安顿。住宿的地方就更不用说了,不像之前满是跳蚤和臭虫的工地宿舍,米店的宿舍宽敞又舒适。在这家米店工作之后,离家出走的郑周永,第一次,睡了个好觉。 那是1934年,是郑周永19岁的那一年,也就是他离家出走满一年的时候。做米店的送货员还有一个优点,就是可以接触到各种消息,进一步了解到社会变化的各个领域。郑周永通过他在故乡读 报纸的经历,深知消息的重要性。 当时,首尔市政府正忙着维修鹭梁津附近的汉江人行桥。汉江人行桥设于1917年,但由于1925年的大洪水,桥的中间部分被激流卷走了。另外,从东大门到清凉里的车线扩增,来往首尔的交通量也增多了。郑周永住在东
少年郑周永从第一次到第二次、到第三次,每次都被父亲抓回家。郑周永深感绝望,并决定“从今开始好好做农活。”上次离家的时候,他偷偷拿走了家里卖牛的钱,在首尔都花光了,空手回到家里,他实在没有脸面再坚持自己的想法。事到如今,只好接受从农的宿命。 郑周永终于放弃了,但命运之神却没有放过他。郑周永竭尽全力种田,但庄稼的收成总是不好。更严重的是,偶尔丰收之年,付完租地费之后,也就不剩什么了。“庄稼丰收,收成这么多,我们家人却还是吃不上饭,这是怎么回事呢?这样的情况不断反复,到底怎么样才能改变这样的情况啊。”郑周永左思右想,好几个晚上都没合眼。 现代集团名誉主席郑周永正在用耕田机插秧。小时候的郑周永为了摆脱种田的宿命,离家出走了好几次。据说,取得大成功,成为大企业家的郑周永,经常把“想耕田种地啊”这句话挂在嘴上。 “想要改变命运,只能离开这个地方,找出新的生路。”郑周永苦思冥想,还是觉得“离开乡村到城市”,是唯一能够摆脱一生从农的宿命的方法。郑周永决定再试一次。受到前三次失败的启发,这次他准备得更加充分。“吴仁铺”是村里富豪家的儿子,也是郑周永小学同学,这次帮了大忙。当时,吴仁铺正好要去首尔学习,顺便载了郑周永,一同前往。郑周永就这样,再一次离开了家。那是1933年,他18岁。 到了首尔,郑周永发现首尔的生活并非想象中的那么好打拼。在一个陌生的城市,郑周永感到无比孤独。忙碌的城市人不像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