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发着嗖嗖的响声过去。刹那间四周变成了紫色。下山的路上听见橡树叶上传来雨滴落的声音。粗大的雨滴。脖子后一阵清爽。随即,眼前被一片雨幕所笼罩。 雨幕中现出瓜棚。只好到那里去避雨了。” 这一对年轻恋人在雨幕中发现瓜棚并跑到那里,可是他们却不能完全避开这一阵雷雨,就像无法躲开命运一样……在这个场面中,作者使用色彩的描写奇妙般的暗示我们。“紫色”其实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颜色,是少年自己感觉到的还是作者把世界描写的像万花筒一样,非常模糊。甚至少年看到的颜色不仅这一个。 “少女的嘴唇发紫,肩一直在抖动。 少年脱下土布夹衣披在少女的肩上。少女只是用被雨淋湿了的眼睛看了一眼,任凭少年这么做了。从抱着的花里挑出折了枝伤了朵的扔在脚下。” 紫色的世界,惊讶的少女在少年的土布夹衣里找到平静。平静下来的少女接下来做的事情就是从抱着的花里挑出折了枝伤了朵的扔在脚下。强调色彩的这一场面确实是有点猎奇的。作者把这猎奇的场面藏在平凡的语言中给读者看,接下来的场面可能是《阵雨》中最浪漫场面,读者会很自然的融入这一对小恋人的爱情故事当中。 “少女像是耳语一般说进来坐吧。没事。少女再次让过去坐着。没办法,只好倒退了几步。少女怀里的花被压扁了。但少女觉得没关系。淋了雨的少年身体的味道扑鼻而来。但是少女没有转过头去。甚至觉得少年的味道让自己颤抖的身体安定下来。” 爱情的种子萌芽之后达到高潮的这一瞬间,回到
“到了星期六。 几天不见的少女正坐在对面的溪边玩着水。 装作没看见,开始过河。不久前在少女面前出过一次丑,原来像走大道一样跳过去的过河石,今天踩得格外小心。 ‘ 喂。’ 装作没听见。已经走上溪岸了。 ‘喂,这是什么贝壳呀?’ 自己也不知怎的回过身来。正望见少女黑而明亮的眼睛。 立刻将视线移到少女的手上。 ‘ 缎贝。’ ‘名字也这么漂亮!’” 就这样少年和少女开始了最初的约会,两人一起去远山游玩。两人一起摘野花时少女受了伤,这对少年来说是一个可以展示他绅士风度的好机会。骑在遇到的小牛上又展示了自己身为男人的能力,就这样少女渐渐的坠入少年的魅力中,反过来说这又是对将来少女命运的预测。少女对健康的少年产生了爱情,这爱情的种子可能在少女病重时偷偷萌芽。 虽然最近已经大多消失了,可是过去青春、爱情片电影中最多看到的约会场面可能是在森林中捉迷藏。明明看见了装作没看见,最后两人互相抱在一起滚在草地或雪地上。恋人中一方死去的场面也是很定型的爱情电影的主题,没有比命运不允许的爱情更遗憾的故事。《罗密欧与朱丽叶》也一样,现在已变成古典电影的《爱的故事》也是如此。 《阵雨》也是同样的形式,它也伴随着典型的爱情,只是它的境界不同。黄顺元使用类似广角镜头的描写来模糊背景突出人物的刻画,让读者坠入到小恋人纯真的爱情体验中,一个一个的场面就像诗境一样美丽。 这一天,他们留下爱情
《阵雨》以诗歌般的抒情挖掘细腻的情感。从汉城来的少女皮肤有点苍白,农村的少年因为劳动的缘故,脸和身体显得黝黑。肯定的是,少年和少女的两个家庭开始陷入了当时韩国社会的贫穷的漩涡之中或许已经达到淹没的程度,可是他们两人知道这些事情还很纯粹。少年和少女遇见的不平凡是由鹅卵石引起的,也就是他们在溪岸上再次遇见的那一刻。 “少女知不知道少年正坐在溪岸上?反正只是在轻盈地撩着水。水没有被抓住,一次次从手里漏了出来。似乎这样依然很有趣,只是一个 劲地撩着水。要像昨天那样有个过河的人才会让开的样子。 忽然少女从水中捡起一个什么东西。是白色的鹅卵石。然后突然站了起来,蹦蹦跳跳地跑过过河石。 过到岸边了,忽然往这边回过头来。 ‘傻瓜!’ 鹅卵石飞了过来。少年不知怎的猛然站了起来。 短发飘扬,少女跑去了。跑到秋日田野的小路上。身后,是一片在秋光下闪耀的野花。 ……(略) 少年一直站到完全望不见野花了。突然低头看见了少女扔过来的鹅卵石,还浸着水。少年捡起它来放进了口袋里。” 少女扔过来的,少年捡起的是懵懂的爱情。两人就这样茫然地接近了,作者在小说中并没有说明彼此之间是怎么被吸引的。也许少女很孤独,少年对孤独的少女充满了保护的本能。什么样的爱情也不能比坠入爱河的事实更重要,因此,爱拥有最现实的一面的同时又拥有最不现实的一面。对恋人来说,最不现实的东西成为最现实的东西。少年渐渐的开始了对
我们都有一段纯真美好的时光,那时还没有经历过世上风波,因为太小还不懂事,连贪心都是纯真的。这时候开始的爱情是纯洁而懵懂的,而不是成熟的爱情。既不是伏线的连续,也不是那种在激烈的感情中拔河的爱情。黄顺元的《阵雨》讲述的就是少年和少女之间纯洁而懵懂的爱情故事。 黄顺元是韩国著名作家以及诗人。1915年,出生于平安南道大同。1931年,他17岁的时候在《东光》杂志上发表了《我的梦》、《儿子 不要害怕》,从此登上了文坛。 1934年就读于日本早稻田第二高中,在那里创立了戏剧艺术研究会“学生艺术讲座”,发行了第一部抒情诗集《放歌》。1935年,开始同时创作诗和小说。到了1940年出版了短篇小说集《沼泽》以后,专注于小说创作。 黄顺元的代表作《阵雨》是以抒情而著称的小说。他的小说梦幻般的描摹可以联想到中国电影《倩女幽魂》,但它的纯洁却不能和《倩女幽魂》相比。像阵雨过后的大地一样,通过湿润润的抒情的语言讲述了少年和少女不知是友情还是爱情的懵懂的故事。像死亡是命运一样,给懵懂的爱情画上句号的那一刻,稚气未脱的情侣却感觉不到它是一个结局。拿纯粹这一点可以和《关雎》不分高低吧?这纯纯的爱达到了没有过分的快乐也没有疼痛的悲伤的境界。 孔子说:“《关雎》,主题快乐却不放荡,忧愁却不悲伤。”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这懵懂的爱情故事是从溪岸开始的。小说里并没有特定的时间和空间,
母亲的眼泪是珍珠,那一颗圆泽的珍珠,种在儿子们的心中。那种子在儿子们的心中,长成充满激情的骄傲,忧伤的思念,或刺骨的痛苦,终于成为一颗耀眼的珍珠。成为一个太阳。 ——郑汉模《母亲》 我们都怀念母亲。不管是哭闹不已的新生儿,还是刚成熟的少年少女,还是已成家的成年,都有思念母亲的瞬间。那一瞬间,我们都是一个小孩。有时,我们思念的母亲,已不再世上。这时,我们心中的小孩开始疯狂地寻找有关母亲的回忆与记忆中母亲的形象。佛洛伊德称这样的感情为“恋母情结”,是我们刚开始学会走路,就会有的一种感情。因此,对母亲的思念之情,是最为原始、最为本能的爱情,不是那种在激烈的感情中拔河的爱情,而是对“自己的生命来源”所产生的盲目性的依恋。黄顺元的《星星》讲述着一个少年对母亲的思念。 黄顺元是韩国著名作家以及诗人。1915年,出生于平安南道大同。1931年,他17岁的时候在《东光》杂志上发表了《我的梦》、《儿子不要害怕》,从此登上了文坛。1934年就读于日本早稻田第二高中,在那里创立了戏剧艺术研究会“学生艺术讲座”,发行了第一部抒情诗集《放歌》。1935年,开始同时创作诗和小说。到了1940年出版了短篇小说集《沼泽》以后,专注于小说创作。 《星星》是以黄顺元特有的抒情著称的小说。为回忆起逝去的母亲形象而徘徊的孩子东福,他心灵上的创伤,与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作家莫言的小说《丰乳肥臀》的主人公上官金
韩国的鬼怪是“介于人与事物之间的存在体”,与没有实体的“鬼”或“鬼神”有着很大的差别。在中国的神话系统中,将非人的存在细分为神、仙、妖、魔、鬼、怪六种。其中,“鬼”是“死人幻化”的“灵”或“魂”,“怪”是“物”,是非人的存在。可见,电视剧《도깨비》的中文名字 《鬼怪》起得多么符合中国文化。高丽时期的大将军金信,因遭到王的猜忌而遇害,死后化为以剑为实体的鬼怪,获得了“永生”和强大的能力。虽然他是人死后幻化的“灵体”,但本质是一把剑,所以“鬼”与“怪”拼成的“鬼怪”之名,对金信再适合不过了。 鬼怪虽有着与人相似的形象,但其本质是扫帚、剑等事物,所以拥有单纯、朴实的性格特征。有一个韩国传统民间故事最能体现鬼怪这样的性格:从前,有一个男子借钱给一个鬼怪。鬼怪很快就还钱了,但他记性不好,每到早上都会忘记前一天还钱的事情,所以每天晚上都来找男子还钱。男子一开始很乐意多收鬼怪的钱,后来他觉得鬼怪每晚找他很麻烦,并且他从鬼怪那里拿到的钱已经够多了,所以他决定甩掉鬼 怪,家里洒满了鬼怪害怕的马血,大声喊,“我好害怕钱啊!”被马血恼火的鬼怪,听到男子的话后,为了报复,在男子的庭院里堆满了金币,并大笑着离开了。鬼怪如此单纯、无知、朴实的形象很是滑稽,让人无意间会对其产生亲切感。电视剧《鬼怪》的作家金恩淑,捕捉到了鬼怪这样的特性,成功塑造出了金信的人物形象。金信听到恩卓说的“帅”,开心地跑出去买一大
1920年至1930年,大部分的韩国家庭生活都很悲惨。1920年,当时在朝鲜旅游的一位英国女冒险家描述过:“第一次看到,在如 此美丽的城市中生活的却是如此贫苦的人们。”《好运的一天》用尖锐的语言,剖析了日治下朝鲜半岛人民凄惨的现实。 对于在东小门做人力车夫的金添志而言,今天是非常好运的一天。金添志近十天都没有赚到一分钱,但就在今天,从早晨开始到傍晚,金添志赚了100个十吊(当时朝鲜半岛用的货币单位之一)。这是一笔大钱,不仅可以买粮食与烈酒,还可以为卧病已久 的妻子买一碗牛杂碎汤。妻子咳嗽了有十五天了,但家里都吃不上饭了,怎么会买得起药呢。妻子本来得的是小病,休息一阵子就会好的。可是,十天前,金添志难得拉了几名客人,买了一小袋小米与几个柴头回家,妻子手慌脚忙地做了一大锅小米饭,急着往嘴里塞饭,狼吞虎咽的,吃得太急,最后吃撑了,病情变得更严重了,妻子卧床不起已有一周了。但可能是因为后来的十天, 金添志都没能拉上客人,家里断粮食有三四天了,妻子也没吃上什么好饭,这几天一直挂念着一碗牛杂碎汤,她之前从来没有这种要求,这一 次她却是异常地挂念那牛杂碎汤。 金添志今天赚的钱,可以买好几碗牛杂碎汤。真是好运的一天。但金添志觉得心中悸动,心里有些惊惕不安。 “今天别出去工作吧。” 妻子今天早上突然哀求金添志留下。“奇怪。”妻子从来都是喜欢他 出去赚钱的,越久越好,因为越久赚得可能越多。 “今
沈清虽然贵为一国皇后,但一直挂念着眼盲的父亲,常常发呆或掉眼泪,皇帝很 快就察觉到了。“忧愁常锁皇后眉间,这是为何呢?”沈清坦言相告,皇帝立即发出“这个月末将在皇城摆盲人宴”的旨意,宣召全国所有的 盲人进京。 沈鹤圭因为失去女儿的痛苦,整个人有些神智不清。邻家的寡妇企图骗取船工们给沈鹤圭留下的粮食,想尽办法接近沈鹤圭,最后成 功与沈鹤圭住在了一起,开始一点一点把沈鹤圭的粮食卖掉。没过多久,沈鹤圭家的财产都亏空了。这时,官府收到皇帝的旨意,让沈鹤圭去 参加盲人宴会,并给了他充分的路费。但是,去皇城的路上,那个寡妇偷走了沈鹤圭的路费与别的壮汉私奔了,眼盲的沈鹤圭很是无奈,但也不能抗旨,只能历经千辛万苦,自己摸索到了皇城。沈鹤圭到了皇城,路上太过辛苦,样子惨不忍睹,但当日刚好是举 行盲人宴会的日子,他只能受着官差的白眼,一瘸一拐地走到宴会场。沈清坐在皇后的凤椅上,但目光一直都注视着入口处,生怕错过父亲。 当沈鹤圭走进会场时,沈清目瞪口呆地凝视着这披头散发、破衣烂衫的老人,不禁流着泪奔了过去。 “啊!我可怜的父亲!怎么这般模样呢!快睁开眼睛看看我啊!”沈鹤圭听到女儿的声音大为震惊,慌忙间突然睁开了眼睛,忽地 复明,看见了他女儿美丽的脸。 “沈清呀!你还活着!让我看看,让我看看!”父女抱在一起大哭一场。周围的大臣与百姓们同庆父女重逢,万民都称颂沈清皇后的孝心,皇帝封沈鹤圭为“府院君”,赏
韩国与中国都有被日本侵略的历史。这是一段非常惨痛的记忆,但也是我们绝对不能忘记的重要历史。正是因为如此,有关日治时代的历史故事,以电影、电视剧以及小说为媒介,在全世界广为流传。玄镇健的《好运的一天》,也是讲述那段历史的故事之一。 玄镇健是韩国现实主义近代短篇小说的开拓者。1900年,出生于韩国大邱市。他曾就读于日本东京德语学校,之后来到中国上海,就读于一所外国语学校,是一名精通多种语言的国际人才。1920年发表短篇小说《牺牲花》,以白潮同盟者的身份开始文坛创作。 曾在《时代日报》、《每日日报》等报社当记者,在韩国《东亚日报》的社会部担任部长一职。但于1936年受“日章旗抹杀事件”的牵连,遭受了一年的牢狱之灾。之后,他离开了报社,开始专注于文学创作。(“日章旗抹杀事件”:1936年8月1日,韩国青年孙基祯与南升龙在德国柏林举行的第一届奥运会上,分别获得了马拉松冠军和季军,当时汉城的民族报纸《东亚日报》与《朝鲜中央日报》在刊发孙基祯与南升龙的获奖照片时,不约而同地利用了技术手段,悄悄抹去了他们两人胸前的日本太阳旗标志,遭到了日本殖民当局的残酷镇压,两家报纸先后被强行停刊,报社主编与有关记者则先后被抓入牢狱。) 玄镇健的代表作《好运的一天》,是以记者的角度写的小说,用现实主义表现手法描绘了在日本殖民地社会中挣扎的人民的困苦。他通过一个家庭中的人际关系,把由于日本殖民者的掠夺而变
“真是个没心眼儿的臭婆娘!这么好运的一天,还说什么今天就别出去,留在身边?” 雨水狠狠地打在金添志的脸上,冷风吹得身上寒丝丝的,但他一想到今天一个早晨就赚到的50吊钱,觉得今天必定是好运的一天,所以他甩掉了回家的念头,更加奋力地拉起了人力车。 “这该死的雨怎么这么狠狠地打别人的脸啊!” 嘴上虽有抱怨,但金添志在车站附近又拉上了一名客人,而且是笔大买卖,经过议价,他又赚了60吊钱。“该收工了。”金添志虽然身体很累,但感受着兜里重重的一打吊钱,心里都开花了,赶紧拉着车往家里跑。冬雨还是淅沥淅沥地下着,金添志看着灰黑色的天空,感觉有点不妙,突然又想起今天早晨他老婆哀求他的情景。金添志不觉加快了往家跑的脚步。 不管是现在,还是1920年,过完辛苦的一天,承受着生活压力的家长们都喜欢借酒消愁。金添志刚好经过一家小酒馆,看到了刚好从酒 馆里出来的朋友池三儿。既然碰上了好朋友,还又是这么好运的一天,怎能没有与朋友共欢同乐的酒局呢!他带着池三儿再一次走进酒馆, 连着喝了好几杯酒。 “赚到三十元了!三十元耶!该死的,你怎么不给我倒酒啊……” 金添志不顾池三儿的劝说,开始大口地喝酒,还拿出一打一元钱,撒在店主面前,还掉了不少吊钱。突然,金添志抱头哭起来。 “呜呜呜呜。” 旁边坐着的池三儿一头雾水,问金添志到底是怎么回事,金添志就痛哭流涕地说。 “我老婆死了。” 笔者 金新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