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与中国都有被日本侵略的历史。这是一段非常惨痛的记忆。1920年代,殖民地的知识分子受日制的压迫,在社会上出不了头,只好像李太白一样借酒消愁,在酒醉中寻求丝丝安慰。
“到底是什么把您这么聪明的头脑灌醉的啊?”
玄镇健的《劝酒的社会》中,没有受过教育的夫人歪着头,问了知识分子的丈夫。
“劝我喝酒的,不是我心中的火气,也不是那些白领们,是这社会。朝鲜社会这东西,劝我喝酒呢·····不是我想喝酒······喝完酒,虽然身体会疲惫,但心里还是好受些,我在这个社会里,只可以做酒鬼······”
正如李太白所吟唱,“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失去祖国的悲痛让知识分子整天酗酒彷徨,心中的愤怒却始终不得排解。
玄镇健是韩国现实主义近代短篇小说的开拓者。1900年,出生于韩国大邱市。他曾就读于日本东京上德语学校,后来到中国上海读了一所外国语学校,是一名精通多种语言的国际人才。1920年发表短篇小说《牺牲花》,以白潮同盟者的身份开始文坛创作。
曾在《时代日报》、《每日日报》等新闻社当记者,在韩国《东亚日报》的社会部担任部长一职。但于1936年受“日章旗抹杀事件”的牵连,遭了一年的牢狱之灾。之后,他离开了新闻社,开始专注文学创作。(“日章旗抹杀事件”:1936年8月1日,韩国青年孙基祯与南升龙在德国柏林举行的第一届奥运会上分别获得了马拉松冠军和季军,当时汉城的民族报纸《东亚日报》与《朝鲜中央日报》在刊发孙基祯与南升龙获奖照片时,不约而同地利用技术手段悄悄抹去了他们两人胸前的日本太阳旗标志,遭到日本殖民当局的残酷镇压,两家报纸先后被强行停刊,报社主编与有关记者则先后被抓入牢狱。)
玄镇健的《劝酒的社会》是以记者的角度写的小说,用现实主义表现手法描绘灾日本殖民地社会中挣扎的人民的困苦。他通过一个家庭中的人际关系,把由于日本殖民者的掠夺而变得疲困的个人生活与民族整体的困境联系起来。亡国后,百姓的生活悲惨无比。
笔者 金新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