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美国的坚决反对,本想通过外国企业借款外汇的计划最终告吹,情况变得很紧急,必须要赶紧拯救快要成为泡沫的“制铁王国之梦”。虽然情况紧迫,困难重重,但不管是朴正熙总统,还是朴泰俊浦项制铁会长,都没有灰心。
“咳,这真的可行吗?”
1968年11月,朴总统访问了刮着黄沙的荒凉的浦项制铁建设现场,说出了这样的一句话。朴泰俊会长在他的《回忆录》中,提到这件事:“当时我一听到朴总统的那句话就想,这个人说这句话是想让我埋在这尘土里去死的意思吧。”也就是说,就算死在这尘土里,也不能失败的意思。朴泰俊会长咬着牙,尽力寻找能够突破现状的方法,最后他想到了日本为侵略他国的罪行拿出的赔偿金,朴会长立即飞到日本东京,观察日本政界和企业界的动向,向朴正熙总统报告。
政府的步伐也加快了。朴正熙总统下了紧急命令,成立了“浦项制铁事业委员会”。该委员会经过45天的时间于1969年7月22日做出了长
达225页的报告书,并提交给了总统。此报告书包含了年生产能力100万吨以上的制铁工厂竣工计划、在最短时间内增加年产量的方法、最终增加年产量为500万吨规模的策划等有关浦项制铁竣工及扩张的内容。
韩日两国签下有关浦项制铁建设筹资的基本协议。
可笑的是,自从韩国政府与KISA断绝合作关系之后,浦项制铁的建设才真正地走上了竣工的轨迹。当时的青瓦台经济顾问吴源哲回忆道:“若按KISA建议的步伐走,浦项制铁很有可能最终会沦为不良企业。”参与KISA的企业都只对出口自己的设备感兴趣,对韩国的实情并没有关注,年产60万吨规模的制铁所应该没法在韩国市场中盈利。想要把对日请求权资金农林水产方面的资金转用到制铁所建设上的方案也得到了政府的赞成,本遭到美国的冷眼而意气消沉的外交官们都看到了新的希望,奋然上前与日本政府交涉。政府以“浦项制铁事业计划研究委员会”所做出的报告书为基础,向日本做了大量的说服工作。
亲自指挥现场的朴泰俊会长。
对日本的说服工作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个是日本财政界和钢铁业界;另一个是日本政府。日本财政界河钢铁业界由朴泰俊会长负责,韩国政府与日本政府之间的协商则由金鹤烈副总理负责。日本政府以经济上的可行性和韩国政府的财政状态为由,对韩国建设制铁所一事表示为难。尤其是日本的通产省担忧韩国建设制铁所后可能成为日本的竞争对手。
1969年8月6日,朴泰俊会长与国务卿助理郑文道一起带着实务协商团访问了日本。
“中日甲午战争以后,日本为了扩充军事设备,建设了12万吨规模的八幡制铁所。当时日本的人均国民收入只有50~60美元,而此时韩国的人均国民收入已达到200美元左右,韩国怎么会没有建设制铁厂的经济基础呢。”
荣获法国荣誉军团勋章。
英国金属学会的阿特顿会长正在颁发贝塞麦金奖。
协商团与日本政界和财界的许多人士见面,执着地说服了他们。最后,日本政府于1969年8月22日召开内阁会议,通过了辅助韩国建设综合型制铁所的议案。韩国协商团的说服工作终于得以成功。
同一年的12月,金鹤烈副总理与日本大使签下了有关综合性制铁厂建设的韩日基本协议。内资和外资都加起来是2亿美元,用来建设103万吨规模的综合性制铁厂,其中,外资的1亿2370万美元中有7370万美元来自对日请求金、5000万美元是日本进出口银行的借款。
韩国从日本的殖民中解放以后,一直都想建设制铁所,但屡次失败,最终在日本赔偿或2 借贷的资金中找到了答案。
笔者 淸露
